企业的发展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优胜劣汰始终是市场竞争的根本法则。集团董事长吴栋材说。在不久前举行的永钢集团建厂30周年庆祝大会上,永钢围绕“升级”再次铿锵发声:到2019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利税50亿元;工业材、、高附加值产品产品总量的比例提升至45%至50%;物流、贸易、建设、金融、旅游等第三产业结构比重达50%,营业收入达到500亿元。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指标全面优于国家标准,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鑫盛源物资有限公司 盛先生 13721621866 18695996270 贾女士 是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注册为集生产、销售、加工、运输于一体的大型专业钢材、物流企业。公司从事不锈钢治炼和不锈钢材料的生产,主营业务为不锈钢无缝管和不锈钢焊管的制造及销售,配置了年产3万吨的电弧炉-氩氧炉治炼模铸炼钢生产线、年产2万吨冷拔无缝管的冷拔无缝管的生产线。涉及的主要钢种有304(0Cr18Ni9)、321(1Cr18Ni9Ti)、TP304、TP321(0Cr18Ni10Ti)、316L(00Cr17Ni14Mo2)、TP316L、304L(00Cr19Ni10)、310S(0Cr25Ni20)等各种奥氏体不锈钢,可根据需要按GB、ASTM、JIS、DIN、OST等标准生产Φ6-630mm的不锈钢无缝管,Φ25以上的不锈钢焊管,以及各种不锈钢钢锭、不锈钢棒、不锈钢荒管、不锈钢管件(弯头、三通、四通、法兰、异径管)等
电话:0379--69913369 传真:0379--69913369 QQ:1339637632
从30万元起家的传统小作坊,到总资产300亿元的现代大企业;从当地默默无闻的村办企业,到位居全国民营企业100强;从长江滩涂上的“泥腿子”,到国际市场上的“弄潮儿”。永钢30年的发展史,成就瞩目。
“企业的发展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优胜劣汰始终是市场竞争的根本法则。”永钢集团董事长吴栋材说。在不久前举行的洛阳无缝钢管永钢集团建厂30周年庆祝大会上,永钢围绕“升级”再次铿锵发声:到2019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利税50亿元;工业材、优特钢、高附加值产品占钢铁产品总量的比例提升至45%至50%;物流、贸易、建设、金融、旅游等第三产业结构比重达50%,营业收入达到500亿元。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指标全面优于国家标准,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升级路径一:普转优,优转特毫不动摇做精做优钢铁主业
回顾30年的历程,永钢集团是以钢起家,也是以钢壮大。
1984年,吴栋材敏锐地察觉到苏南农民盖楼房需要大量的商机,想方设法办起了永联轧钢厂;2002年,永钢克服“非典”影响,用341天时间建成了百万吨炼钢项目,紧接着建起了长江自备码头,一举跨入了大型联合型钢铁企业的行列。
前两次创业,颠覆了“农民不能办轧钢、农民不能搞炼钢”的偏见,也使当时的最穷村变为了“华夏第一钢村”。
2009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行业产能过剩、市场需求疲软、宏观调控加紧等不利因素叠加,钢铁行业进入“微利时代”。“只有亏损的企业,没有亏损的行业。”吴栋材坦然地说,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钢铁就是永钢的根,如果钢铁的主体地位丢掉了,就是舍本求末。“集团上下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念,毫不动摇地做精做优钢铁主业,进一步积蓄竞争实力。”
第三次创业中,按照转型升级的主基调,加快产品普转优、优转特成为最强声。
线材五厂技改升级是永钢从生产普通建向高端工业用材转型的标志项目。该车间引进了全球先进的摩根六代线材生产设备,主要生产三门峡螺旋管冷镦钢、中高碳钢等优质工业用钢材,覆盖了国内以及韩国、日本、东南亚所有冷镦钢的钢种和规格。“比起用钢,每吨效益要高300元至400元。”永钢集团总经理吴耀芳说。
永钢投资20亿元建成联峰重工装备项目,产品主要应用于轴承、齿轮以汽车等用钢领域。借此,永钢实现了向生产特种钢材的跨越,今年预计产量可达6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左右。
同时,永钢集团全资子公司昆仑重工自主研发的3万吨单缸精密模锻压机,已经成功用一次成型的方式,生产重达1.5吨的大型万向节十字轴锻件。这种大型液压机和一次成型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位置。3到5年后,预计年产能达5万吨,产值10亿元。
“联峰重工和昆仑重工将重点进军海洋工程机械、石油化工及核电等领域。”吴耀芳说,截至目前,钢铁产品中工业材、特钢比例已经提升至35%。
永钢还在加快二三产分离,发展乡村旅游等产业,进行适度多元化发展。目前,企业基本形成了钢铁、重工、物流、建设、金融、旅游等六个板块协调并进的业务结构,规模和竞争实力进一步增强。
升级路径二:生产中循环,循环中增效花园工厂既要达国标又要达民标
明年1月1日,新《环保法》将实施。在吴耀芳看来,这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今后钢厂能不能生存,首先看环保和安全,其次才是能否赚钱。”
节能环保,永钢历来是“重拳”、“大手笔”。今年7月洛阳不锈钢管,永钢投资7亿元的2号烧结项目开工。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减少粉尘排放近2500吨、二氧化硫约4000吨、氮氧化物排放近400吨,实现年增发电量1.2亿度。
今年以来,永钢还先后拆除了3个小烧结,完成烟尘、扬尘治理项目60多项,厂区粉尘得到有效控制;全面梳理厂区、厂界噪音源,对31个超过88分贝的噪音源制定了整改方案,完成电炉厂、炼钢厂噪音治理,现场噪音降低10分贝左右。
吴耀芳说,永钢围绕打造“花园工厂”的总目标,走上了一条以“生产中循环,循环中增效”为主要特征的转型之路。
数据显示,近五年,永钢累计投入30亿元建设了一批节能环保项目,年节约标煤约45万吨、减少固体废弃物约100万吨、减少废水排放约400万吨、减少废气排放约9660吨、减少粉尘排放约7800吨,实现了清洁生产。
其中,永钢在煤气和蒸汽的循环利用方面,可谓是达到了淋漓尽致。通过管网将高炉煤气和转炉煤气全部回收,用作球团厂、烧结厂、石灰厂、炼钢厂、轧钢厂的燃料或者发电,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今年上半年,永钢高炉煤气放散率累计为0.31%,超过行业先进水平;自发电比例达到45.37%,创历史最好水平。
目前,永钢已形成气(汽)体回收利用、水循环利用和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3个回收系统,水重复利用率接近99%,外排废水达标排放率100%。
“可以说,永钢的生产车间建到哪里,水循环系统就建到哪里,除尘设备就装到哪里,煤气和蒸汽管道就延伸到哪里。”吴耀芳说,永钢还将自己的循环体系拓展到农业生产领域,充分利用钢厂的低温余热为温室育秧、粮食烘干和恒温养鱼提供热源。作为江苏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永钢近5年累计获得各级节能减排奖励资金3964万元。
吴栋材表示,今后永钢要通过节能环保技术改造、厂容厂貌环境整治、先进环保设施运用、严格管理等手段,最大限度地节省能源、降低消耗、减少排放,实现清洁生产,争当行业内的标杆。“我们做好环保工作,不仅要达国标,还要达民标。”归根到底让员工满意,让周边百姓满意,让社会满意。
升级路径三:科技是生产力,管理也出生产力优化体制机制打造“百年永钢”
从一个村办小作坊发展到现代化的大型联合型企业集团,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和五湖四海的用人机制是“两大法宝”。
永钢从建成国内第一条开坯、轧钢一火成材生产线,后来又实现大小规格通吃、棒线材轮换生产,不仅开创了同一条轧钢生产线棒线材混产的先河,而且单线产量打破全国纪录,获得了国家教委科技成果一等奖。
正是依靠一个接一个的科技创新,永钢一步步从小变大、由弱到强。数据显示,30年来,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94件,其中发明专利19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达到35件。尤其是近几年,永钢就累计完成177项工艺技术革新,参与了优质碳素钢盘条、低碳钢热轧圆盘条等8项国家标准的制定,产品也东方明珠塔、世博会中国馆等100多个国家、省市重点工程。
“科技创新是生产力,管理也出生产力。”吴栋材说。永钢能够吸引五湖四海的人才,靠的就是管理制度的创新。通过“岗位股权激励制”,拿出股份每年按岗位按贡献给骨干职工分红,不搞股权终身制,发挥股份制的激励和鞭策双重作用。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永钢不断优化体制机制,管理朝着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的方向迈进。据介绍,企业制定了行政、生产等8类138项制度和行为规范,基本做到了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相继通过了质量、测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夺得了苏州市长质量奖。
通过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永钢旗下有48家全资子公司,控股了5家公司,参股了12家公司,真正实现了由公司化向集团化的转变。但吴耀芳也坦言,公司集权化、一体化、一元化的管理体制机制与企业集团化、多元化、多板块的现状,存在不适应,导致企业内部活力不足。
今年以来,永钢不断创新优化体制机制。加快薪酬机制改革,推动责权利相匹配,提升公平性;进一步理顺投资产权关系,细化核算单元,能转制的转制,能承包的承包,调动积极性。吴耀芳表示,永钢还将进一步优化物资采购机制、项目管理机制、评先评优机制等,真正建立起与现代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符合转型升级要求的管理体系,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百年永钢”